胡谦代表:
您提出的《优化养老服务体系》收悉。感谢您对民生工 作的关注与支持。经认真研究,现从政策引导、社区服务、 居家养老体系等方面答复如下:
一、政策引导:推动养老机构规范化与医养结合
1. 优化市场准入与标准化建设
南昌市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,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, 实施备案管理,鼓励社会资本、境外投资者参与,并确保非 本地资本享有同等待遇。同时,制定《养老机构管理规范》, 推进标准化建设,要求到2025年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5%以上, 80%以上公办养老机构达到二级或三级标准。
医养融合: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并纳入医保定点, 与三甲医院建立绿色通道,优先发展专业化、医养结合型机 构。例如,青山湖区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模式,提供24小时医疗护理服务。
2. 人才培养与激励
实施“养老服务职业培训计划”,要求2025年底前养老 护理员培训上岗率达100%,并完善薪酬与职称评定挂钩机制, 扩大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专业招生规模。
二、社区服务:打造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
1. 完善设施布局与功能整合
新建小区按每百户不低于20 m²配建养老服务设施,老 旧小区改造补足15m²/ 百户标准,2025年前实现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。
整合党群服务中心、文化站等资源,拓展老年教育、文 体活动空间。例如,东湖区光明社区引入老年大学课程,开设声乐、舞蹈等课程,并开展智能手机培训。
2. 助餐服务与健康管理
建设标准化社区幸福食堂,通过政府补贴、企业让利等 模式,为老年人提供优惠餐饮。例如,万科南社区每月600 元即可享受一 日三餐,行动不便者可送餐上门。
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,开展健康体检、慢性病管理及 家庭病床服务,推动医养资源向社区下沉。
三、居家养老: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
1.适老化改造与家庭养老床位
补贴政策: 2025年适老化改造补贴覆盖60岁以上老年人,按产品成交价30%补贴(最高1万元),并允许已享受困 难补贴家庭继续申请非重复项目。
家庭床位建设: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 位5000张以上,提供智能化改造(如一键呼叫、体征监测) 及上门护理服务。
2.上门服务与照护支持
制定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清单,涵盖助餐、助浴、助医等 六大类服务,2025年前为6000户特殊困难家庭提供改造, 并试点高龄失能照护商业保险。
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公益培训等方式,提升家庭照护能 力。例如,光明社区巾帼志愿队定期开展心理慰藉、生活照 料等上门服务。
四、创新与保障:强化政策落地与监督
1.智慧养老与数据管理
推动“一中心、多平台、 N 站点”智慧养老平台建设, 利用5G AI 等技术优化服务,如老年助餐刷脸支付、动态 更新特殊困难老年人数据库。
2.监督与资金保障
建立养老服务信用体系与黑名单制度,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 。
2025年民生实事明确投入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养老就业,并提高低保、特困人员补助标准(如特困失能人员月补贴不低于1500元)。
五、典型案例与成效
社区嵌入式养老:高新区万科南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提供 日托、助浴等“一站式”服务,形成“15分钟服务圈”示范。
高端机构补充:如永叔路社区“大家的家”(6000-12000 元/月)、泰康之家 · 赣园(5710-20820元/月),满足多元化需求 。
综上,南昌市通过政策引导、社区网络完善、居家体系强化及智慧化升级,已初步形成覆盖“机构—社区一居家”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。未来将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、助餐服务扩面、医养深度融合等举措,进一步实现“老有所养、 老有所乐”目标。再次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,欢迎您继续监督指导我们的工作。
2025年6月20日